首页 > 绿色工厂> > 正文
罗湖区绿色工厂认定值得申报吗 有什么好处
2025-04-27 09:15 阅读:

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这个罗湖区的绿色工厂认定。不少老板朋友私下问我,说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得搞,有啥实实在在的好处?我就把我自个儿厂子申报那点事儿,从头到尾给大伙儿捋一遍,你们自个儿琢磨琢磨。

当初为啥想搞这个?

一开始我对这“绿色工厂”也没啥概念。就是前年,好像是听哪个政策宣讲会提了一嘴,后来又有园区的人来我们厂里转悠,顺便提了提这事儿。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:是不是又要搞啥检查?是不是又要填一堆表?心里头是有点抵触的。

你想,我们这种小厂子,每天生产、订单、发货都忙不过来,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折腾这些“高大上”的名头?但是,后来静下心来想了想,环保这事儿是大趋势,国家一直在提倡。而且隐约听说,搞成了好像有点补贴,还能提升点企业形象,跟客户吹牛的时候也多个话题不是?加上那段时间刚好生产上遇到点瓶颈,想着是不是能借这个机会,把厂里的管理、特别是能耗和废物这块儿,好好梳理一下,说不定真能降点成本。

申报过程是咋样的?

下了决心要搞,那就得行动起来了。这过程,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。

  • 第一步:摸底学习。 先得弄明白这“绿色工厂”到底是个啥标准。我就找了些官方文件来看,那些文件写得挺“官方”的,看得我头大。后来干脆找了几个已经搞过的朋友打听,又参加了个区里组织的培训会,这才大概明白要从哪些方面入手:厂房要集约、原料要无害、生产要干净、废物要回收、能源要低碳。听着挺吓人,就是让你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注意点环保。
  • 第二步:自我评估和准备材料。 对照着那些要求,我们就在厂里自己先查了一遍。这一查不要紧,发现问题还真不少。比如有些地方照明用电有点浪费,有个别生产环节粉尘控制可以再加强,废料处理的记录也不够规范。然后就是准备材料,这绝对是个体力活。各种证明、报告、数据,堆起来能有一小摞。什么环评报告、能耗数据、水耗数据、废物处理合同、员工培训记录等等,一项一项去核对、去整理。我们专门抽了两个人,搞了差不多一个月才把这些基础资料备齐。
  • 第三步:进行整改提升。 光有材料不行,发现的问题得改。我们就针对自查出来的问题,制定了个小计划。比如把车间的老旧灯管换成LED的,虽然一次性投入了点钱,但确实省电了。加强了生产线的密闭性,减少了粉尘外泄。重新规范了废料的分类存放和处理流程,还给员工搞了几次环保意识的培训。这些事儿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都得实打实地去做。
  • 第四步:提交申请和迎接评审。 材料准备整改也差不多了,就正式提交了申请。然后就是等消息,安排现场评审。评审那天,来了好几位专家,在我们厂里转了大半天,问得很细,看得也很认真。从原料仓库看到生产线,再到成品库和废物暂存点,连我们用的设备、员工的操作都问到了。当时心里挺紧张的,生怕哪个细节没做

搞定之后有啥好处?

后来评审通过了,拿到了那个牌子。那到底有啥实际好处?我总结了一下,主要是这几方面:

  • 拿到了一笔小奖励。 这个是最实在的。区里确实给了一笔补贴,虽然跟我们整个投入比起来不算特别多,但也是真金白银,能缓解点成本压力,感觉之前的辛苦没白费。
  • 运营成本确实降了点。 换了节能灯、优化了生产流程后,电费、水费确实能看到一些下降。废物分类做得好了,有些能卖钱的废料也多卖了点,处理费也相应少了些。这些都是细水长流的账。
  • 企业形象有提升。 这个是软性的好处。现在跟客户谈合作,或者跟供应商打交道,说我们是“绿色工厂”,对方明显会高看一眼。有时候参加一些行业活动,这个牌子也能加点分。员工也觉得在这样的厂里上班,更有面子,干活也更注意环保了。
  • 应对检查更从容。 以前环保、安监的人来检查,心里总有点打鼓。现在搞了这个认证,很多规范都提前做好了,心里有底,应对起来也从容多了。等于说是提前给自己做了个体检和规范。

值不值得?

要我说,如果你是真心想把企业做打算长远发展的,那这个罗湖区的绿色工厂认定,我觉得是值得去申报的。它不仅仅是个牌子,更是一个推动你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、节能降耗、提升环保意识的过程。

过程确实要投入时间、精力和一定的成本,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到的。你得有决心,得愿意去折腾、去改变。如果你只是想拿个牌子去骗补贴,那劝你还是别费劲了,评审那关也不好过。

反正我们厂搞下来,觉得整体利大于弊。它逼着我们去做了一些早就该做但一直拖着没做的事情,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。这就是我的一点实践经历和看法,希望能给正在犹豫的老板们一点参考。

如果想要申报绿色工厂,可以联系王工:153 7298 4701(微信同步),进行具体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