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最近总有人问我,咱们铜陵市搞这个“零碳工厂”,特别是瞄准2025年这个点,那个报告到底要咋整?正好我前段时间刚弄完我们厂的初步方案,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唠唠嗑,分享下我自个儿是咋一步步操作的,纯实践,没啥大道理。
一开始接到这任务,我也是有点懵,啥叫“零碳”?听着挺高大上。我就先没急着动笔,先去琢磨了一下。咱们铜陵市不是有政策风向嘛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了,国家也在搞试点。我就明白了,这事儿不是闹着玩的,是动真格的。
第一步,我做的就是“摸家底”。啥意思?就是把我们厂现在到底用了多少能源,排了多少“碳”(主要是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),得搞清楚。这个不能靠感觉,得有数据。
这一步挺繁琐的,数据要尽量准。你要是自己厂里搞不定,可以考虑找外面的专业机构帮帮忙,他们有经验,算得快也准。我们这回是自己内部先算了笔粗账。
家底摸清了,心里大概有数了。接下来就得定目标了。报告里不能光说现状,得说我们打算干到啥程度,特别是到2025年。
这个目标不能瞎定,得结合实际。我们根据自己厂的能耗大头在哪儿,技术改造的可能性有多大,还有能投入多少钱,综合考虑了一下。比如,我们计划到2025年,单位产品的碳排放要比现在降多少个百分点,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要提到多少。
关键是要具体、能衡量、能达到。 不是喊口号,是写进报告里要认账的。
光有目标不行,得有路线图,告诉大家我们打算怎么干。这一部分是报告的核心。
我就分了几个大块来写:
这部分写的时候,特别注意要落地,不能是空中楼阁。每个措施都要想想谁来负责,大概要花多少钱,预期能减少多少排放。
计划写得再不去执行,不去跟踪,也是白搭。所以报告里还得有一块,讲我们怎么监督落实,怎么衡量效果。
我们计划是这样的:
这个零碳工厂报告,就是把上面这些东西,有条理地整理成书面文件。开头可以简单介绍下背景和意义,然后就是现状评估、减排目标、具体的行动计划、保障措施这几大块。语言不用太华丽,关键是内容要实,逻辑要清。
搞这个零碳工厂报告,不是一次性的任务,它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。我们现在做的只是第一版计划,后面肯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但开了个头,方向就明确了。
这事儿,说难也不难,关键是要动手去做,要持续跟进。对咱们厂来说,短期看是投入,长期看,节能降本、提升形象,好处还是挺多的。希望我这点实践经验,能给正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参考。